【侨联七十年】侨之梦|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3日
为纪念北京市侨联成立70周年,我们从各条战线选取了部分侨的故事进行宣传。他们有的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有的是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有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有的获得了院士荣誉……他们的故事中都体现了“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的精神传承,体现了“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的民族品质。他们的故事,是一代代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真实写照。激励我们积极投身“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体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作用。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记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医院
研究中心主任肖苒
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了肖苒的代名词。自归国以来,她时时不忘自己侨的身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投身科学研究,填补学界空缺;热心医学人才培养事业,关心医生生存现状,不断提出切实可行方案,积极承担身为政协委员的责任;在疫情来临的关头,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志气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组织募捐物资,为前线抗疫人员提供物质保障。
硕果累累
在华西医科大学扎实度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时期为肖苒未来的医学研究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她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学校从事颅面发育和畸形机理研究以及真核基因可变剪接在器官形成中的功能研究。2007年学成归国,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负责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工作,2010年受聘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带领团队入选“北京协和医学院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肖苒教授是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海外的经历让她得到了充分的历练,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重点项目、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体表组织器官再生和构建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为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应用策略以及工程化组织的血管化方案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学术成就硕果累累,但肖教授不止步于此。在科研工作中不断进取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医学教育事业,参与编写多本教材,开设研究生课程,努力为国家医学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学术领域之外,肖苒教授踏实履行自己身为政协委员和侨联委员的职责,围绕整形外科行业管理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制度、医学教育改革、医学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提出多项提案,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除了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肖苒教授还对弘扬新时代民族精神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她曾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必须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切实做好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历史记录与传承,让新时代民族精神深入课堂、展现在文艺作品中,上到互联网的日常热搜,成为人们思想的启迪、理想的追求,培育和坚定以新时代民族精神为底色的文化自信。”身兼多职依旧全力而为,充分体现了肖苒教授的责任心和行动力。
时代浪花
诸多成果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凭借旁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不断耕耘得来的。化用爱因斯坦形容灵感和汗水的一句话,肖苒教授如今的成就是个人努力与时代发展的共同结晶。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是时代浪潮中的朵朵浪花,个人成长是时代发展的动因和基础;同样的,时代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物质基础和广阔舞台,为个人成长提供机遇。脱离了时代背景的个人发展是难以承受历史检验的,肖苒教授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下,主动抓住机会,不断学习、充实自身,开拓眼界,最终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贡献者。
从2007年回国加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以后,肖苒带领团队紧密结合临床,开展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组织来源和炎症微环境中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解决多项工程化组织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技术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成为后来的整形外科医院十大创新技术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肖苒教授同时还不忘自己身为归侨的社会责任,时时关心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具有专业性、建设性和实践性的意见建议。从2014年开始,肖苒就对医学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倍加关注,“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培养一名医生都需要付出极大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据调查我国医学毕业生中仅有六分之一最后选择从医,而已经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也有很多转行,这对医疗资源本就稀少的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培养不已,成长困难,医生在职业生涯中不仅面临生理压力,同时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她曾接连提出单独设立医学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规范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医生多路径晋升制度、提高医生待遇、增强社会认可、促进医疗人文环境建设、为医生提供安全执业空间等提案,在政协会议上展开充分讨论。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美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需求,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增加,肖苒在这一发展前提下,又提出了关于建立整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外国医师来华行医管理、整治医美行业乱象等与时俱进的提案,对医教协同完善我国医师培养体系、整体提升临床医疗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打造健康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除医学发展方面的问题外,肖苒还十分关注医疗保险等民生问题。作为救命钱,医保基金的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老百姓的心,构建统一高效的医保监管体系也是新时代医改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提案中,她认识到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双重影响,呼吁大家关注医保大数据的安全,建设医保大数据引用人才队伍,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保服务。
战“疫”力量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海内外侨界以不同方式积极投入战“疫”,肖苒也不例外。
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侨联委员,肖苒以“医者仁心”诠释“履职担当”。在疫情刚刚出现时,肖苒同其他几位政协委员在了解到北京医院赴武汉医疗队王建业委员反映的医疗队医护人员的情况后迅速行动,自发组织筹集相关物资驰援一线。这些物资在稍后便发往北京医院医疗队和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驻地武汉马哥孛罗酒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民族危难之时,越会涌现出无数勇于担当的中华儿女,越能表现出中华儿女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
#肖苒参加会议
今年的两会上,肖苒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大会发言稿中写道,“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将这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的人物事迹定格史册,彪炳千秋”,她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个人的时代责任连接起来,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与个人追求联系起来,表现出对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三者优势的充分肯定与赞扬,彰显对新时代民族精神有着非同寻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在二十多年的工作学习中,肖苒时时刻刻保持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论是求学、做科研还是承担社会责任,事事都做到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肖苒说,“愿我们永葆赤子之心,以诚待己待人,不负光阴,无问西东”。肖苒教授在“博学之,审问之,慎行之,明辨之,笃行之”的道路上不断踏实前进,达到了新的人生高度。
(作者:高鑫宇)
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版权所有
侨联概况
我要投稿
我要咨询